2022
04月
2021
08月
2020
12月
2-8月
2019
11月
03月
2018
11月
07月
05月
03月
2017
12月
11月
10月
09月
08月
07月
06月
05月
04月
03月
2016
12月
11月
10月
09月
08月
07月
06月
05月
04月
03月
02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人物
好医生
好护士
好医生&
好护士
先进荣誉
2022
2022年4月月度人物
叶磊
叶磊,男,1980年生,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导师、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临床基地负责人,WHO Type Ⅲ E...
展开详细 ↓
叶磊
叶磊,男,1980年生,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导师、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临床基地负责人,WHO Type Ⅲ EMT医疗队员,曾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称号。
从事急诊医学工作19年以来,十年如一日,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奋斗在诊急救危的第一线。在与科室同事共同努力下,华西医院急诊科年接诊病员超25万人次、抢救重病员逾6万人次。为藏、彝等少数民族患者提供医疗服务1.2万余人次/年。
负责或主研课题7项,在国内核心/统计源杂志共计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8篇、SCI6篇。主编/副主编专著4部,参编6部。带领科室专科护士、进修护士、规范化护士培训,培养急诊专科护士近1000名,进修护士500多名;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受训人才覆盖全国含台湾在内的21个省市自治区,为我国急诊护理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收起 ↑
2021
2021年8月月度人物
乔甫
乔甫,男,汉族,1982年7月生,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副主任技师、党支部书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乔甫与无数白衣天使一道,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召唤...
展开详细 ↓
乔甫
乔甫,男,汉族,1982年7月生,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副主任技师、党支部书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乔甫与无数白衣天使一道,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召唤,义无反顾、主动请缨奔赴战场,舍生忘我、夜以继日投入战斗,立下了英勇抗疫、拯救生命的赫赫战功,彰显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时代风范。
他是一名有着1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从事院感工作15年,是国际应急医疗队防疫组的一员,2008年参加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是四川逆行武汉最前线第一人。后又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派,前往西藏、新疆、吉林、瑞丽等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共计186天。2021年8月4日,受国家卫健委委派,作为专家组成员,赶赴郑州,指导院感防控工作,这是他第8次奔赴疫情防控前线。他就是华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副主任技师、党支部书记乔甫。
“去战斗!我们肯定要成功!我们肯定会成功!”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乔甫作为国家卫健委指派的四川省第一名感染专家,乘坐动车奔赴武汉。早上8点,一列从成都到荆州的动车,为把乔甫送到抗疫最前线,往前多开了200公里。这200公里,只有列车长和乔甫两人。
“与武汉感控同道一起战斗,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各项感控措施,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出发前,乔甫定下了目标。坚守武汉的74天,他舍生忘我、夜以继日,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东西湖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都是乔甫的战场。他虽不直接参与抢救患者,但却为患者和医护人员筑起“守护之墙”。
2020年2月8日晚,雷神山医院收治第一批患者,而在下午3点,乔甫已经抵达医院。6人的院感组仅1名熟手,工作开展难度大。乔甫积极培训人员,使其掌握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医感防控知识技能。随后他与团队进一步优化感控流程。在雷神山医院运转的67天里,他们开展感控培训210多次,培训人员4000多人次,确保一线工作人员“零感染”。
2020年4月7日,乔甫返回成都,成为“四川队”在武汉奋战时间最长的队员。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院感防控组专家,他始终奔走在疫情前线,2020年先后多次前往西藏、新疆、吉林等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4月1日凌晨,乔甫抵达云南省瑞丽市,协助当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2021年8月4日下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院感防控组专家,乔甫受国家卫健委委派,出发前往河南省郑州市,协助当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院感防控工作。这是乔甫自2020年以来,继湖北、西藏、新疆、吉林、云南后的第八次出征。乔甫说,“每一次出征都要尽全力,战必胜!”
收起 ↑
2020
2020年12月月度人物
金晓东
流水的应急大事件,铁打的华西金晓东 2020年初,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并迅速在全国蔓延。金晓东同志被组织指定为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1月22日早...
展开详细 ↓
金晓东
流水的应急大事件,铁打的华西金晓东
2020年初,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并迅速在全国蔓延。金晓东同志被组织指定为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1月22日早上7:00,他前往广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指导工作;晚上19:00,他的身影又出现在成都市定点医院;2月4日凌晨1:00,他到达泸州定点医院;当天上午转战宜宾;第二天又奔赴绵阳。这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金晓东同志的部分活动轨迹。其实,这也是他在历次重大事件医疗应急救援中的常态。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作为华西医院第一支医疗救援队的负责人,金晓东同志带领队员克服道路毁损、余震不断的困难,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华西医疗队的出现和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给当地灾民和游客带来了信心和力量!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地震。4月27日,中国政府医疗队抵达尼泊尔参与救援。金晓东作为病房医疗组组长,运用华西医院在历次应急救援中积累的经验,主动联络该国军、地医院,建立分诊制度和分级医疗救治体系,使当地一度混乱的医疗救治逐步走向正轨,形成了检伤、诊断、治疗、病房观察、转诊的一体化治疗模式,伤员的救治很快从最初的忙乱转为有序有效。在救治工作中,他不仅仅是指导专家,也是具体的医务工作者。为了方便工作,金晓东穿着短袖,精精干干地忙碌着,由于高原紫外线强烈,他裸露的手臂和面庞被晒得脱了几层皮。他的付出受到了尼泊尔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长期以来,金晓东的身影一直活跃在中国历次重大事件的医疗救援活动中: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云南彝良地震、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2014年云南昆明暴恐事件、2014年江苏昆山粉尘爆炸事件……在这一系列重大应急事件中,金晓东作为国家医疗队或省医疗队的重要专家、负责人,都深入前线参与了医疗救援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高度赞扬!
华西重症医学的重中之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十年在中国医院排行榜排名第二,定位为疑难危急重症诊治中心,而重症医学科是这个国家级医学中心医疗水平的“定海神针”!同时,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名列前茅,金晓东作为科室主要学术技术骨干,在科室管理与学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学术上,金晓东有很高的学术水平,担任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重症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任职,其专业水平受到业内高度认可。
在管理上,作为科室副主任,金晓东同志负责科室人员管理与考核、医疗质量的把关、院感防控等方面的工作。他积极出谋划策,为ICU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医疗上,作为医疗组长和全国知名的重症医学专家,他时刻牢记职业赋予的使命,始终把患者放在首位,在保障与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带动全科人员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日常诊疗细节的背后,都是金晓东同志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操守。多年来,他自己也记不清成功救治了多少危重患者、收获了多少面来自患者的锦旗与感谢信,但很多患者和家属都记住了这个和善、真诚的金医生。
党组织的坚强堡垒 人民群众的先锋模范
金晓东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他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作为支部书记,金晓东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这个拥有612名员工的大科室、135名党员的大支部建设成为华西医院的一个坚强政治堡垒和优秀党支部。
在金晓东同志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积极开展党的建设,组织科室党员群众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以“为民、服务、高质、高效”为宗旨,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建学习型支部;立足岗位严格规范,铸战斗型支部;求实创新专科建设,创发展型支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造服务型支部。并积极筹划、组织骨干党员在院内率先建ICU网站,并指定专人进行网站维护与更新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对内营造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氛围,党务公开;对外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开展“创先争优”。他所带领的支部多次获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表彰,并作为先进支部代表介绍基层党务工作经验。
金晓东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行医,从不收取红包回扣,在党员和群众中起到了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
收起 ↑
2020
2020年2-8月月度人物
梁宗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梁宗安同志作为党员和一线的医务人员先后三次出征、奔赴“疫”线,这和17年前奋勇迎战SARS一样,他再次勇挑重担,冲在战“疫”最前线...
展开详细 ↓
梁宗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梁宗安同志作为党员和一线的医务人员先后三次出征、奔赴“疫”线,这和17年前奋勇迎战SARS一样,他再次勇挑重担,冲在战“疫”最前线,接手在特殊时期更需要高度服务人民的艰巨任务。
1月29日,他作为专家组组长率华西医院专家组进驻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积极指导该院确诊病人的救治工作。与此同时,他把征战非典、甲流感、新冠肺炎等积累的实战经验成功引入抗疫中心,推行“四早”“四集中”和精准筛查、分类诊疗,在这些战略举措中有效切断了传染源头,严格把控了病人的隔离工作,扎实地做好了早期防疫工作。
不畏艰难,交出危重症病例零死亡的优秀答卷。2月16日,为了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他不畏艰难,积极任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医疗队领队兼临时党支部书记,率华西医院69名医务人员全面接管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都公卫中心重症病房,直接指导救治成都市危重患者。在该中心,他坚持亲自对所有重症、危重症病人进行逐一细致查房、高效展开床旁监测与治疗、从疫情现实出发构建多学科讨论,在不断地实践中对病人实施精准治疗。在此期间,他率领的医疗队伍在重压、危机中埋头奋勇前进,成功救治危重症病例23名,不仅强有力地保证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优良成绩,还以“硬实力”交出了危重症病例零死亡的优秀答卷,他当属名副其实的“志在为人民服务,行在助国家安康”。
多措并举,提升四川省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作为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专家组常务副组长,梁宗安同志还参与构建了全省医疗救治模式,多措并举强化医疗救治能力,并利用5G技术提升了四川省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
毫不犹豫,承担支援意大利抗疫紧急任务。3月11日,在疫情爆发的三个月后,他没有丝毫犹豫的承担了支援意大利的紧急任务,“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受中国政府委派,他担任援意抗疫医疗专家组组长,三上前线,再次出征。他不仅在意大利介绍我国防疫实战经验,亲自讲解《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而且北上米兰、帕多瓦等疫情严重地区,以高度参与、积极合作的专业态度对当地一线医院进行系统性实地考察。他在此次援意抗疫的任务中高度实践了“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经验带向世界、推进全球阻击新冠疫情。为国家尽力,为世界助力,一直在路上。
收起 ↑
2020
2020年2-8月月度人物
康焰
打造科学有效的救治模式,实现与华西医院本部的同质化管理。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康焰同志作为我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副书记、领队、华西-武大新冠肺炎重症救...
展开详细 ↓
康焰
打造科学有效的救治模式,实现与华西医院本部的同质化管理。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康焰同志作为我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副书记、领队、华西-武大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主任兼病区主任,带领130名队员支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整建制接管两个重症病区80张床位的新冠重症患者救治任务。他打造了科学有效的救治模式,主导医疗队与进驻医院紧密衔接,结合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实际,通过“优化医护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建立重症患者分级诊疗制度、全程开展重症患者多学科救治(MDT)、多方配置资源保障医疗救治”等创新举措,因地制宜优化改进工作流程,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医疗队形成了最大战斗力,实现了与华西医院本部的同质化管理。
充分利用人才优势,确保重症救治“一人一案”。他积极推进病区重症患者“红、黄、绿三级诊疗方案。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实施精准分级救治;强调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病人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充分利用多学科人才配置优势,发挥多学科成员价值,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保证重症救治“一人一案”;依托华西重症学科联盟远程信息平台,在武大东院各病区之间、四川医疗救援队进驻的院际之间、武汉与华西医院本部之间实现常态化危重患者远程多学科病例讨论,使华西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覆盖更多重症患者。
冲锋在前,他创造了一个个的生命奇迹。在救治初期,实施医疗措施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不明、防护物资缺乏的背景下,他亲力亲为医疗队的第一例气管插管、第一例深静脉置管、第一例气管拔管、第一例俯卧位通气、第一例经皮气管切开及第一例有创机械通气+ECMO患者转运等工作,极大的鼓舞了全队的士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华西医疗队救治的230名重症患者中,重症、危重症患者死亡率2.17%,远低于武汉市整体患者死亡率(7.17%)。
马不停蹄,他奔赴的永远是“下一个战场”。回到成都休整仅3天,被称为全国“重症八仙”之一的康焰,受国家卫生健康委指派,被再次紧急抽调到黑龙江绥芬河参与“外防输入”的新的抗疫工作。他转战在绥芬河与牡丹江各家定点医院,不但在重症患者筛查流程制定、定点救治医院改造、医疗队伍培训等整体管理上给予指导,还在具体的重症患者梳理、临床救治、重症转运等工作中亲力亲为,救治了25名危重症病人,并坚守至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最后4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实现了初期定下的“输入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7月中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受国家卫健委指派,7月18日,康师傅前往乌鲁木齐指导当地新冠肺炎重症治疗工作,帮助迅速建立收治、抢救患者的流程。在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染病医院,他主要负责所在病区患者医疗救治的指导工作,指导病区改造,组织和培训新冠肺炎治疗团队。从湖北到黑龙江再到新疆,康焰142天在抗疫一线的坚守,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了贡献。
收起 ↑
2020
2020年2-8月月度人物
宗志勇
投身一线,四川抗疫阻击战的“守门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任全国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四川省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兼医院感染防控组组长。本次新冠病毒防控中一直积极投...
展开详细 ↓
宗志勇
投身一线,四川抗疫阻击战的“守门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任全国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四川省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兼医院感染防控组组长。本次新冠病毒防控中一直积极投身于一线。参与了患者救治、科研攻关和防控治理,在各方面表现极为突出。除负责华西医院院内及指导派驻武汉前线医疗队医院感染防控外,还到四川疫情的最前线(如成都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绵阳定点医院等)进行指导,被称为四川抗疫阻击战的“守门人”。
远赴重洋,开展为期四周的非洲抗疫工作。作为中国政府派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开展了为期近4周的非洲抗疫工作。在非洲,深入新冠病毒感染的定点救治医院、方舱医院、隔离中心、检疫中心、检测实验室等地,深入确诊患者房间参与查房,与一线医务人员病例讨论、深入交流和开展培训,并为流程动线改造优化、医务人员防控和患者救治等方面提出专业意见。与两国卫生部及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驻埃塞俄比亚办公室等机构的官员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基于中国的防控经验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意见建议。
同时,还对我国驻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大使馆及驻非盟的使团、我国派驻当地的医疗队举行了多次现场和视频培训和连线互动。以上工作业绩获得了两国政府、两国参与疫情防控的官员及医务人员、我国使团及的高度评价。
吉布提总理亲自授予骑士级独立日勋章,吉布提卫生部颁发感谢证书。埃塞俄比亚总理给习主席写信,信中对中国专家队工作予以高度肯定。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给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针对专家队的工作写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国家卫健委马晓伟主任给专家队每名成员签署感谢信。在非洲的工作多次获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栏目报道。还先后参与了与意大利、西班牙、莫桑比克、圣多美普林西比、佛得角、坦桑尼亚和玻利维亚等国的视频连线培训或解疑答惑,为国际防疫继续贡献。在疫情防控期间还撰写了关于社区、居家、乘坐交通工具、办公场所、学校、卫生间等防控的多篇科普文章,累计阅读量超870万。
收起 ↑
2019
2019年11月月度人物
刘进
刘进,男,主任医师,博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麻醉与危重症医学教研室主任,麻醉转化医学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首任会长...
展开详细 ↓
刘进
刘进,男,主任医师,博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麻醉与危重症医学教研室主任,麻醉转化医学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首任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杰出青年基金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他扎根临床,安全有效地完成近2万例麻醉。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在全世界首次提出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的个体化策略;在中国最早开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和检查;发明和推广趾脉搏氧指导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华西医院麻醉科在他的带领下,连续九年在复旦大学声誉榜上排名全国麻醉科第一,他领导的麻醉与危重症医学教研室所属的麻醉科、危重症医学科和疼痛科都是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为我国唯一的医院)。
他心系苍生,连续十年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奔走呼号。刘进医师是本世纪我国现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2003年-2013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连续十年提出“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将其费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的议案和建议,最终被国家采纳并在全国实施。1994年以来,刘进医师坚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各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麻醉学科试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确立了华西医院“高等医学教育国家级示范基地”的地位,也使中国“为院育人”的住院医师培训迈出了“为国育人”的关键一步。华西医院麻醉科现在为全国的“麻醉航母”,大约5%的青年麻醉医师在这里接受过1到5年的临床培训。
他孜孜不倦,躬耕于科研创新领域。刘进医师主持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获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4项实现转化8700万元。发表SCI论文250余篇,他引3000余次。主编《中华输血学》等6本专著。拥有发明专利的2类新药-异氟烷注射液和1类新药-磷丙泊酚钠水合物分别完成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ET-26获临床批件。吸入麻醉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排名第一)。
每一个麻醉医生,都是每台成功手术背后的幕后英雄,他们陪伴和守护着病人的劫后重生。对于他来说,能始终保持着工作多年持续不灭的热情,都是来源于对病人的爱与责任。
收起 ↑
2019
2019年3月月度人物
欧阳钦
欧阳钦,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曾任中华消化病学分会第五、六、七届常委,中华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炎症性肠病学组首届组长。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
展开详细 ↓
欧阳钦
欧阳钦,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曾任中华消化病学分会第五、六、七届常委,中华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炎症性肠病学组首届组长。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1963年毕业后,欧阳钦在临床中发现很多腹泻病人并不是急性肠炎或者痢疾,通过反复查证,欧阳钦发现欧洲已经有炎症性肠病这一诊断。为了更好的治疗炎症性肠病,1984年,欧阳钦出国进修学习。近20年来,他致力于我国炎症性肠病亚专业的发展与国际化进程,并力促华西炎症性肠病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建设,被誉为我国炎症性肠病研究奠基人之一。
针对炎症性肠病的病人,欧阳钦在治疗中常常为病人考虑。为了降低病人的费用,他引进并参照了国际处方并通过医院自制,将近200元/瓶的洗肠液降低为10元/瓶;将中药八位锡类散用来灌肠,患者只需要支付3元,而进口的灌肠液高达200元。欧阳钦提倡病情“长程管理”,最长的一位患者从90年代初在他那进行治疗,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
从医执教60余年,欧阳钦一直以“做一名好医生”来严格要求自己。2016年9月,刚做完青光眼手术不久的欧阳钦听说学校要举办120周年校庆义诊,他立刻短信联系科室支部书记,主动请缨参加义诊。3个多小时的不停看诊,让这位手术不到一周的70多岁的老教授非常疲惫,他摸着眼睛抱歉地对助手说,需要回家点眼药水一小时后再来,大家都不忍心让他如此辛劳,他的研究生们纷纷赶来支援,可欧阳钦却在一个小时后如约归来,继续投入义诊工作。听到他已声音嘶哑,学生们多次劝他离开休息,他却轻轻的摆摆手说:“不用了,等我把患者看完再说。”直到下午3点,这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看了100多名患者。
对于欧阳钦来说,“价廉物美的医生、能听病人陈诉的医生、能够平等待人的医生、能够理解病人的医生”是他心中好医生的标准,“我自己是这样做的,也这样教我的学生。我相信,好医生没有最好,只有一天比一天做得好!”
收起 ↑
2018
2018年11月月度人物
王文涛
王文涛,华西肝脏外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肝包虫病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肝包虫病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曾获2008年四川省...
展开详细 ↓
王文涛
王文涛,华西肝脏外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肝包虫病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肝包虫病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曾获200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1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1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从医多年,王文涛始终心系四川藏区肝包虫病患者,每年多次到藏区手把手指导手术,为基层培养了多个包虫病手术团队。
肝包虫病被称为“虫癌”,在四川藏区患病率极高。肝包虫病难以通过传统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经过探索,王文涛将“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技术”成功运用于晚期包虫病的治疗。这项手术就是将患者的肝脏从体内取出,在体外将病灶剔除干净,一番修补之后,再把剩余的肝脏移植回体内。这一技术难度极高,全世界范围内也仅有几家医院可开展。
有一位年轻的藏族姑娘,家住石渠县蒙宜乡,全家六口人,其中有四位因为“虫癌”去世,而她自己也不幸得病。在当地医生的帮助下,她辗转联系上王文涛,希望能得到治疗。为了这个年轻的生命,王文涛决定到当地医院去开展手术,于是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王文涛吸着氧气走上了手术台。手术开始,王文涛发现她的肝脏已被包虫吞噬得七零八落,肝脏周围的重要血管也被侵蚀殆尽,情况比原先预计的还要严重!在高原反应之下,经过15个小时的手术,王文涛终于完成了这台世界巅峰级的肝脏外科手术。
由于手术使用的是患者自己的肝脏,所以术后也无需使用昂贵的抗排异药物。一台传统的异体肝移植手术花费约三四十万,而自体肝移植则只需要十万元左右。王文涛还建立了包虫病治疗基金,给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提供补贴。
目前,王文涛每周都要在门诊接待十几位从全国赶来求助的肝包虫病人,每年要完成上百台包虫病的根治手术,他和他的团队已经成功救治了五十余位晚期包虫病患者,术中多项原创手术技巧被全球广泛认可及应用,创造了诸多世界奇迹。
收起 ↑
2018
2018年7月月度人物
成翼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成翼娟教授是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莫雷尔这样评价成翼娟教授,她用自己的事迹诠释着承诺与奉献,挽...
展开详细 ↓
成翼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成翼娟教授是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莫雷尔这样评价成翼娟教授,她用自己的事迹诠释着承诺与奉献,挽救着困难群体的生命,并为全社会发展和推广人道思想与人道行动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她还获得过“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先进个人,四川省卫生厅、民政厅“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成翼娟教授从事护理工作近50年,15年扎根贫困山区基层医院,34年服务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线护理岗位和管理岗位。她3次为西藏护理事业的发展冒险登上西藏高原,她的足迹遍布凉山、巴中、南江等老少边穷地区。她带领华西医院3000余名护理人员,立足岗位,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西部乃至全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76年,松潘平武发生7.2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她的父母委托奔赴重灾区的绵阳专区医疗队寻找她,找到她时,她已在当地负责急救的医院参与伤员救治数天。成翼娟拒绝了接她回城的要求,只是委托医疗队把她年幼的女儿带回去。2008年的汶川地震发生时,成翼娟正在北京参加护士节活动。看到电视直播画面时,她的心一直往下沉,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回去救人”。5月13日早晨,成翼娟从北京赶往重庆,再从重庆赶回成都。回到成都后,她随即带领护理团队,展开了连续20余天的救援工作,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她耳边常常响起救护车的声音。
收起 ↑
2018
2018年5月月度人物(团队)
中国四川国际应急医疗队
中国应急救援医疗团队致力于减轻各类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平稳发展。近年来,在四川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
展开详细 ↓
中国四川国际应急医疗队
中国应急救援医疗团队致力于减轻各类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平稳发展。近年来,在四川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和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等多起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中,他们迅速有序落实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卫生防疫、心理援助、健康宣教等医疗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死亡和伤残,降低了次生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圆满完成了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菲律宾“海燕”台风和尼泊尔地震等国际医学救援任务,赢得受援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收起 ↑
2018
2018年3月月度人物
严律南
严律南教授是我国肝移植领域的“大家”,创下肝移植技术全国八个领先第一的佳绩,创建国内医院最强的肝脏外科及肝移植团队之一,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会长。他是...
展开详细 ↓
严律南
严律南教授是我国肝移植领域的“大家”,创下肝移植技术全国八个领先第一的佳绩,创建国内医院最强的肝脏外科及肝移植团队之一,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会长。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健康四川 大美医者”荣誉称号。
这辈子一共做过多少台手术?严律南自己都记不清了。但他记得这辈子最记忆犹新的一台手术——我国第二例合成肝移植手术。
那是2006年,福建肝硬化患者蓝思权慕名来华西求医,根据病情需要,严律南最终制定了合成肝移植手术方案,由患者妻子黄富玉与另一位供体各自提供一半肝脏,合成一个全新的肝脏,再植入蓝思权体内。由于另一半肝脏本身没有血供,从外表看不出来哪些是血管哪些不是,所以需要医生们把血管一一找出来,并结扎好。而且,把合成肝植入患者体内后,医生发现,患者的血管已经病变,比正常人的血管细,合成肝移植上去后遇到了阻碍。医生们只能又从蓝思权的大腿上取下一截10公分左右的静脉血管给他接上;不够,又从另外的供体上面再取下一截血管接上,然后重新把合成肝安装上去,重新吻合各种血管。手术过程非常艰难,前后一共花了23个小时才最终完成。从手术台上下来的那一刻,时年62岁的严律南已经累得无法站立,需要助手搀扶。
随着肝移植的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严律南又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学生上。在他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5年华西医院肝胆外科已经成功实施了80多台肝移植手术。时光匆匆,严律南已由50年前的帅小伙变成了老教授,可他仍然在医院里忙碌着治病救人。在他的身上,完整体现了百年华西励精图治,打破定势,突破传统,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