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肿瘤下线记
2021年,体检发现包块,未在意
2022年,自己摸到包块,未在意
2023年,肚子已大得像怀孕,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82岁的姚大爷是一个性格爽朗、乐观豁达的人。2年前体检发现体内有一个包块,大约7厘米。但由于当时没有任何症状,姚大爷该吃吃该喝喝,没过几天,便把包块的事情忘了。
半年前,姚大爷在洗澡时摸到了肚子上凸起的包块,但由于疫情原因,仍然没有到医院就诊。后来发现包块越长越大,吃穿住行也受到影响,终于去了当地医院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当初7厘米的包块,竟然蹭蹭蹭的狂飙到了20厘米,占据了腹腔大部分空间,医生告诉他,处理难度非常大,建议到上级医院治疗。
当机立断 时不久“瘤”
周三上午黄建林医生的门诊,姚大爷推门进来了。接过他手里的报告单,黄建林有些震惊,如此罕见的巨大肿瘤,他也是第一次见到。而且,由于肿瘤挤压,姚大爷腹腔脏器也发生了移位,肝胆胰脾胃和膈肌全部上移,腹部极度膨隆,胸腔向上向外移位。
这个手术难度有点大呀!手术的应激状态和取瘤时血液动力学的急剧变化,对患者的心肺功能甚至生命都将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是,瘤肯定是不能再留了,如果因为治疗难度系数大、风险程度高,将病人拒之门外,将生命至上抛之脑后,绝不是医者的态度。经过耐心解释沟通后,姚大爷入院了。
多学科会诊 不“瘤”余地
科室一边完善术前检查,一边组织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和肿瘤科、影像科、超声科、麻醉科MDT。经过一系列评估,患者虽然高龄,但一般情况良好,可以手术切除;考虑到肿瘤本身巨大,又临近腹主动脉、左侧肾脏、结肠、胃、脾脏及胰腺等重要脏器,决定采取开放手术。对术前准备、麻醉方法、术中监测、取瘤过程、手术操作细节以及出现意外情况,科室都作了详细预案,尽一切可能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
虽然已经预估了很多情况,但在打开腹腔的一刹那,所有医护人员还是震惊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巨大肿瘤,简直就像是一个“实体炸弹”。迎面而来的是三大难题:肿瘤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体积巨大导致手术视野暴露困难、瘤体表面血供丰富增加出血风险。此外,瘤体与左肾动静脉、脾脏动静脉及腹主动脉等大血管没有明显界限,与胰腺和肾脏致密粘连难以分离,手术操作可谓步步惊心,随时都有损伤重要血管及脏器的风险。
密切配合 如释“重腹”
在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潜在的解剖层面分解出来、风险血管一根根的被结扎、周围的重要脏器也逐一分开。经过整整5个小时的努力,手术团队终于攻下难关,肿瘤完整切除,所有人员长吁了一口气。肿瘤放进标本盆,几乎占据了整个标本盆,重达3.8公斤。
手术结束后,黄建林赋顺口溜一首感慨:“老人年逾八旬,包块近八斤,知其不是宝,去除一身轻”。家属也感叹说:“家里孙儿生下来也就6斤多,这个‘坏家伙’比一个娃娃还大,爸爸终于卸下‘重腹’了。”
规范疗护 康复出院
手术过程有惊无险,为了更好地恢复,术后姚大爷转入了重症监护室观察和治疗,第二天顺利转回普通病房。在医疗团队规范治疗下、护理团队精心护理下,姚大爷逐步恢复饮食和下床活动,一个星期后便康复出院了。
令人欣慰的是,病理报告显示姚大爷的肿瘤是良性肿瘤,接下来迎接姚大爷的,依然是该吃吃、该喝喝的美好生活。
医生感悟:
从业十载,在医学生涯遇到难题时,我时常用这样一句名言来告诫自己,“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在姚大爷手术的前一个晚上,我翻看学习了诸多类似的手术视频和书籍,在脑海勾勒出手术时可能出现的场景及应对办法,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
敬佑生命,用心守护!姚大爷恢复得很好,我在此也呼吁大家,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用科学的方式关注和保护自己的健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