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 十四五 " 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这也是中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出台的,专门关于医疗装备领域的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重点突出,凸显中国特色
在本次《规划》中,提出国产医疗装备要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健康促进、公共卫生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要有体外肺氧合机(ECMO)、腔镜手术机器人、7T 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质子重离子一体治疗系统等一批高端产品实现应用。力争涌现出一批细分领域全球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以及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独特工艺的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规划》强调,要初步建立医学+工业、医院+工厂、医生+工程师等多维度医工协同模式,实现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精准医疗、中医特色医疗等新业态全面创新发展,要有 6-8 家企业跻身全球医疗器械行业 50 强。
《规划》阐述了医疗装备 7 个重点发展领域,分别是新型体外诊断装备、先进细胞分析设备等诊断检验装备;智能手术机器人、精准放射治疗等治疗装备;大脑新型监护装备、人工器官等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脉诊、舌诊、康复等中医诊疗装备;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等妇幼健康装备;康复机器人、智能助行系统等康复智能化装备;植入式心脏起搏、3D 打印等有源介入器械装备。
除了一直以来的 " 高精尖 " 方向外,《规划》中重点凸显了康养特色,尤其是对于老人居家养老设备的研制。在中国日益向深度老龄化迈进的过程中,绝大多数老人还是要居家养老。而智能助行系统、康复轮椅等设备,能为老人生活提供极大助力。也促进医疗服务从院中诊疗向院前家庭健康管理、院间资源共享、院后康复的连续性服务方向拓展。在中医方面,以经络检测仪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医疗器械,在诊断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被列为了《规划》的重点方向。
飞速发展背后的隐忧
《规划》显示,在 " 十三五 " 期间,我国医疗装备产业高速发展,产业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4800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84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11.8%。
目前,中国医疗装备制造体系基本健全,形成了 22 大类 1100 多个品类的产品体系,覆盖卫生健康各个环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300 多家,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装备生产基地。涌现出了迈瑞医疗、上海联影、鱼跃医疗等一大批研发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代表性企业。
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仅在 2021 年,中国就新增了 74.8 万家医疗装备相关企业。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新兴市场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全球对于医疗装备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
但要提到的是,随着全球医疗装备竞争激烈,中国医疗装备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面临的阻力和竞争压力明显加大。中国医疗装备面临仿制产品多、研发创新产品较少,低端产品较多、高端产品较少的困境,另外部分产品同质化现象很严重,价格战频发。例如家用血压计,不少小厂家用非常低廉的价格,添加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去吸引消费者,却忽视了对血压计最重要的指标——测量精度。
同时,中国医疗装备企业还存在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的情况,例如《规划》中指出,中国 2020 年规模以上企业 2300 余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100 多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家规模企业业务收入只有不到 2 亿元。根据最新发布的《2020 上半年 71 家 A 股医疗器械企业业绩榜单》显示,排名第 71 位(末位)的天智航 -U,半年营收只有 0.48 亿元。71 家上市企业中,有 17 家公布研发费用不足 2000 万元。即使头部企业迈瑞医疗,半年营收也只有 105.64 亿元。
根据最新公布的《2021 全球医疗器械公司 100 强榜单》显示,排名前三位的美敦力(爱尔兰)、强生(美国)、西门子医疗(德国),财年营收分别为 301.17 亿美元、229.59 亿美元,205.17 亿美元;研发费用分别是 24.93 亿美元、21.74 亿美元、17.62 亿美元。也就是说,全球前三家医疗器械企业总营收,已经超过中国所有规模以上医疗装备企业业务收入总和。
缺乏核心竞争力就会导致陷入价格战、利润就会低,利润低就没钱投入研发,进而步步落后。例如,美敦力 2021 年投入研发费用 24.93 亿美元(158.7 亿元人民币),基本等于迈瑞医疗 2019 年全年营收总和。中国企业在研发领域远远落后于对方,就会导致使用效果和对方差距巨大,这样就很难获得大型医院的等大客户的青睐。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利润较高国外高端医疗装备,占据我国三级医院的局面仍将长期持续存在。
更严重的是,由于许多装备产品同质化,这样销售人员的作用就更明显地凸显出来。很多业务员为了达成业绩各出绝招,医院和药店的带金销售层出不穷,不仅增加了百姓经济负担,还败坏了社会风气。
医疗装备未来发展的思考
医疗装备关系人民健康和幸福指数,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将其创新发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首先要加大对于创新性医疗装备企业研发的投入,政府可以设立创新发展基金,对企业研发工作进行支持。资本 " 国家队 " 也可以进入,对相关企业进行扶持。
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医疗装备,要求公立医院在采购时优先采用。同时,可以考虑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医疗器械研发专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针对装备企业 " 多小散乱 " 现状,可以采取政策、资金等手段,鼓励研发能力强、综合排名靠前的企业开展并购扩张,形成能和国际化公司抗衡的大型集团。毕竟手里有钱了,投入研发等方向的动力才更足。
" 多头监管 " 局面要尝试改进。医疗装备行业涉及的管理部门非常多,从这次由十个部门牵头成立《" 十四五 " 规划》就能看出。在日常工作中,工信部、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都会颁布与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被多头交叉管理的现象很常见。很多企业负责人表示,部委多头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管理效率,阻滞了行业发展步伐,还增加了企业负担。所以未来如有可能,可以尝试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医疗装备行业,这样既有助于实现行业综合治理,也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还有一点,中国医疗行业的优势在于患者人数多,情况复杂。因此,医疗装备行业研发人员,可以经常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交流,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装备,搜集他们的意见建议作为研发方向。这是在面临国际先进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可以探索的一条新路。而这,也是《规划》强调 " 医工协同 " 模式的初衷。
医美之恋人才网报 医美之恋 医美之恋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