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治疗方法:国外纠正漏斗胸的手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我国80年代也有开展此类手术。低年龄幼儿手术在90年代逐渐成熟。过去治疗漏斗胸的常规方法是在前胸纵、横向切开约10cm的窗口,切除畸形肋骨后再用钢针固定。手术的创伤大,出血多,而且因患儿的胸廓完整性被破坏,短时间内肺功能受严重影响,会造成支气管堵塞、肺不张导致严重缺氧。
1.胸前壁正中凹陷。
2.严重者心肺功能受影响。
3.X线检查可见胸骨下部向后凹陷,心影移向一侧。
1.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正术:其方法是在小儿一侧胸下腋中线部位切2cm的小切口,用胸腔镜向胸腔内剥离并引导,然后将自制矫正器材向对侧穿插开口后翻转,从而实现矫正目的。手术切口长约15~20cm,需切断病变肋软骨,并做胸骨截骨,其手术损伤大、出血多,术后患儿疼痛明显,恢复也慢。无论何种手术由于要切断肋骨,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肺部感染,肺不张致使缺氧引起脑损伤的手术风险仍然存在。
2.不开胸矫正术:仅在孩子的前胸壁切开两个2cm的小口,以钢板按患者胸廓塑形后垫于患者胸骨后翻转,钢板两端支撑于患者的两侧肋骨上,来矫治孩子的漏斗胸畸形。不开胸的新术式,损伤小,出血少,术中钢板可以按患者胸廓畸形程度的不同进行塑形,更适应个体差异,使手术效果更好。术后患者痛苦小,第2天即可离床活动,且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是现代进行漏斗胸治疗的好方法。
3.手术适应的年龄:该疾病为先天性骨骼发育畸形,并不是人们常常认为缺钙和营养不良引起的,它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最佳手术年龄应视医院条件和手术医生水平而定。专家认为,根据小儿骨质的特征,漏斗胸的最佳矫正时机是
胸骨体(特别是剑突根部)及其相应的两侧第3~6肋软骨向内即陷,致使前胸壁状似漏斗,心脏受压移位,肺也因胸廓畸形而运动受限,影响患儿的心肺功能.患儿活动后心悸气促,常发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症状在3岁以后逐趋明显,凹胸,凸肚,消瘦,发育差.漏斗胸常是先天性畸形,不仅累及患有不良影响,应积积治疗。
1.指导患儿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肉、蛋、奶类,新鲜水果和蔬菜。
2.必要时静脉输液,补充能量、维生素,应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
3.饮食中多补充含钙高的食物,如虾皮,海带、芝麻酱等,补钙的同时注意适量的运动及维生素D的补充。
4.患儿术后当日禁食、水,无腹胀、恶心呕吐症状者术后第2天可进食,一般先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5.因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应注意进食富含纤维的蔬菜、香蕉等,防止便秘。
6.术后1年内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
矫治后的胸廓没有生长固定以前会因为自主呼吸运动影响骨质生长导致手术失败。此类手术围术期处理难度大,手术风险亦大,并发症多。国内外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钢针胸骨抬高术,此术式效果不理想。目前经实践改良后的手术采用双钢板胸骨抬高方法,手术水平明显提高,效果很好。实际上手术效果的好坏还有赖于医疗设备的水平,如呼吸机,监护仪,肺功能监测手段等。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配套和人员培